首页>>财经 > >>正文

坚持!“每次走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世界视讯

2023-05-09 15:15:01 来源:燕赵晚报

“一位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位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12年来,为平山籍返乡抗战老兵拍一张有尊严的照片,是我一直坚持做下来的事。”5月3日,石家庄市平山县宅北乡陈家院村的自由摄影师李君放笃定地说。

抗战老兵的逐渐离世成为拍照的初衷

李君放家人中,曾有三位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其中一位还是抗战烈士,每每想起,他们一家人都觉得很自豪。2011年清明节,李君放从石家庄市区返回老家平山县陈家院村,给去世的长辈扫墓时,在村口看到一位老人——他家的老邻居霍普。85岁的霍普,也参加过抗日战争。攀谈中,霍普对他说,村里只剩下两位抗战老兵了。


(资料图)

石家庄市平山县99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郝英祥。燕赵晚报首席记者 刘琛敏 摄

“抗战期间,我们村有20多人参军,如今只剩下了两位还健在。”李君放意识到抗战老兵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少,于是他萌生了为老兵拍一张照片的想法。

于是,李君放开始搜寻一些关于平山县的抗战历史资料,并一个村一个村地挨个走访。然而,这个方式费时、费力。2012年,他向平山县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拿到了一份平山县境内在世的抗战老兵名单,寻访老兵工作步入了正轨。为了寻访老兵,李君放又查阅、搜集了很多抗战历史资料。老兵们居住分散,寻访时,李君放常常驱车百余公里,有一次,他一天转了将近9个小时,奔波了300余公里。

为抗战老兵拍下“环境肖像”成为习惯

5月3日10时许,李君放利用空闲时间,带着一些慰问品专门来到平山县岗南镇霍北庄村,看望已99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郝英祥。

“你来啦。快,屋里坐!”看到熟悉的面孔,郝英祥的孙子——42岁的郝三会热情地迎了出来。

听闻李君放来了,精神矍铄的郝英祥拄着拐棍也从屋里走了出来。“又来看我啦?”郝英祥露出了微笑。

“您身子骨挺好吧?”李君放握着郝英祥的手关切地询问。

“挺好的!就是记性不太好,耳朵有点背,走路也走不快了。”郝英祥回应。

李君放看望郝英祥(右)。本报首席记者 刘琛敏 摄

“我爷爷是抗战老兵,我们全家人都觉得特别自豪。”郝三会说。

1942年8月,郝英祥参军入伍,成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一连战士。他跟随部队先后在易县、张家口执行战斗任务,直至腰部受伤。伤愈后,郝英祥退伍返回了家乡。

12年来,抽空看望抗战老兵并为老兵拍张“环境肖像”,已成了李君放的习惯。由此,他和许多老兵及其家人走成了“亲戚”。

每一位健在的老兵都是一座活着的纪念碑

拍摄伊始,李君放只是单纯地想为老兵们的晚年留下一张肖像照。随着拍摄的逐步深入,他有了“一定要为老兵们拍一张有尊严的照片”的想法。于是,李君放试着用镜头去记录老兵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并为他们建立影像档案,采用“环境肖像”的摄影方式,探寻老兵的戎马足迹,记录他们的生平往事。

“一位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位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李君放说,每位健在老兵都是一面镜子,都是一座活着的纪念碑。

李君放经常驱车绕着崎岖山路,带着日常用品和营养品去慰问老兵们,还和他们唠家常,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于一些老兵,他甚至回访了十余次,彼此都有了很深的感情。

“老兵们大都已经90多岁,有时,我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兵所在的村庄,但老人家却已经去世。还有一些老兵,我拍摄完一两个月后,就去世了。”李君放说,他是在与时间赛跑,时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

抗战老兵刘增英曾在此处拍照,如今只剩下了空椅子。李君放 摄

刘增英,14岁参加“平山团”,当过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平山团)司号员。2013年1月13日,老人离世,享年91岁。

2012年11月底,李君放第一次匆匆地给刘增英拍了几张照片。2013年1月,他准备再为刘增英系统地拍摄一组生活照。当他赶赴刘增英家中才知道,老人刚刚去世。李君放在悲伤中也留下了遗憾。于是,他在原来为刘增英拍照的地方,再一次按下了快门: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是,老人已不在,只剩下了一把空椅子。如此一幕,时刻提醒着李君放:属于老兵的时间不多了,有些遗憾终难弥补,再不抓紧为老兵们拍照就来不及了。

李君放抱着老兵刘梦元到院里晒太阳。受访者供图

李君放曾被他人作为主角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他,怀抱着一位骨架瘦小的老人。那是李君放在看望老兵刘梦元时,抱着已经无法行走的老人到院子里晒太阳。这一张照片,直抵人心。

刘梦元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期间,其所属部队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5团特务连。2016年8月,刘梦元离世,享年93岁。

老兵刘梦元,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016年8月离世,享年93岁。李君放 摄

刘梦元特别热爱生活,他在自家院里种了好多果树和花草。20年前,身体还硬朗的刘梦元亲手给自己建了一块墓地。生病后,女儿经常回来看他,他还总念叨,活到这么大年纪值了,不能再给国家和儿女们添麻烦了。在刘梦元的葬礼上,李君放突然明白,老兵是属于他出生的那个村庄的,是属于他脚下的这片土地的。

今年,李君放又送别了几位百岁老兵。目前,平山县在世的返乡抗战老兵只剩下了六位。“我记录了我老家村里的最后一位老兵,乡里的最后一位老兵。为老兵拍照这件事,终究会有结束的那一天,我只希望那一天到来得晚一些。”李君放说。

1部相机、400余个山村、12年间,李君放寻访到200余位返乡抗战老兵,并为他们留下了珍贵影像。

他用影像留住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

拍摄抗战老兵时,每当驱车行驶在山间小路上,李君放总会觉得,这是他回家的一种方式,也寄托着自己对家乡的一种情感。

“老兵远去,只不过是走出了时间,但记忆却从来没有走出时间。”李君放说,他只不过是在自己所擅长的摄影领域为老兵做了一件“小事”,以此方式留住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

“我想再多陪陪老兵,以拍照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尊敬。我也会送送他们,直到最后一位老兵远去。”李君放说,每次走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些幸存下来的老兵对生活没有丝毫的抱怨,他们质朴、淡定、看淡生死。他们一次次从死神的指缝间艰难爬出,相比那些牺牲在战火中的战友们,他们觉得很幸运并充满了感恩。

岁月蹉跎中,老兵正在远去。“对老兵再多的尊重都不为过”,李君放擦掉眼角的热泪后,继续坚持做着这件有意义的“小事”。

文/图 燕赵晚报首席记者 刘琛敏 实习生 尉涵蕾

标签:

最近更新

更多》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