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的一天早上,笔者与省级科技特派员张进国、陆安法、任明晋、李群一起,在德江县堰塘乡民主村上陈村民组簸箕岭那半山腰间正在逐步完善的4000多平方米的新建牛场里,见到了牛场主人吴高祥、胡志翠夫妇俩。
【资料图】
来的路上,同行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们都说,吴高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当我真正见到吴高祥时,他的故事,远比他人口中所描述的精彩得多。
故事之一
打工
2013年之前,吴高祥与众多村里人一样,面对几亩薄田的客观现实,一年到头劳作下来,充饥果腹保肚子不成问题,荷包却是“空空”的,用钱紧巴巴。外出务工便成了必然和使然。
吴高祥与别的外出务工者有别,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创业发展才是生活之需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故而,在那些务工之年头里,他比别人多了一个“心计”,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老家那个地方能做些什么?青山绿水间的山野花嫩野草让他多了诗与远方的遐想。
故事之二
蜜蜂与羊
在翠竹和核桃树掩荫的一个小山村,一栋传统木结构的农舍便是吴高祥过去的“老屋老家”。从2013年没有外出务工之后,他便在这老屋里,将自己之前多年所思所想付诸于行动,体验于实践。
一辈人传承一辈人的养蜂产业,在吴高祥的创业路上有了发展和壮大。他说,老一辈人养蜂既传统又迷信,说是蜂子和燕子一样,落巢筑窝是要选择人家的。他刻钻苦学,识别“蜂王”,分桶“立户”,如今,老屋场子和山坡上,蜜蜂产业发展到100余箱。
老屋旁边的牛栏羊圈猪舍鸡窝,让我们深深体验着吴高祥产业发展“小而全”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吴高祥说,2013年用务工赚的几个钱,“重锤重棒”一下子买了50只羊。他介绍说,养羊相对来说,周期短,见效快。到2022年存栏最多的时候达到250只。
故事之三
七头牛
养羊的同时,吴高祥同时又买了7头母牛。正因为这7头母牛,吴高祥找准了产业发展的主业和副业。从此,他将身心重点放在了牛产业自繁自养的道路上。
在行进的路上,故事里装着故事,“牧羊人”“放牛人”与他在春夏秋冬里话着时令季节的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蓝天白云凄风苦雨。
人工授精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吴高祥说,当他向县、乡业务部门领导和专家、技术员告知自己的主打产业和发展方向,请教如何购买公牛,饲养公牛,本交配种等诸多事宜,他采纳了领导和专家、技术员们的意见,不养公牛,采用人工授精。
说到这里,吴高祥的神情和语调是自豪和高兴的,他说,县畜牧局(畜牧发展中心)品改站站长张前卫对他帮助指导做到“师傅”级别,手把手实操,让他仅此一项收入随着母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2022年,100头母牛仅人工授精这一项一加一减的经济收入便是35000元。
如今,吴高祥的牛产业让他“牛气”了起来,如今,牛场里152头母牛。
故事之四
新场选址与新建
每天赶着羊群吆喝着牛们翻山越岭,最多的时候还是在簸箕岭那个地方,周遭没有居住的人家和零星点缀在坡岭间曾经的土地现已全部搁荒,便成了天然的牧场。羊群和牛们在其间悠悠吃草……咩咩咩羊叫、哞哞哞牛喊让吴高祥又思考了起来。
2022年春,簸箕岭周遭300余亩40余户人家的土地被吴高祥流转到自己的名下,同时种上了黄竹、田象、桂牧1号、紫色狼尾、甜玉米等牧草。
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具备,吴高祥将250只羊全部处理了,母牛产下的公牛也卖掉了。拙文开头的4000平方米的新牛场在2022年一气呵成建成了,以场为家的230平方米的两层楼紧紧挨在牛场旁边。
故事之五
感恩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综合科副科长、省级科技特派员李群和堰塘乡农业服务中心畜收站高级畜牧师张强作为吴高祥的技术指导帮扶联系户,深入其间月月到,电话、微信、视频天天有。他们说,看到吴高祥的干劲和产业发展的前景,他们的服务是高兴和尽责尽业的。
吴高祥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牛产业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张进国、陆安法、任明晋、李群、张强等专家对我在养牛技术上的指导把脉、管理上的传经送宝,让我信心百倍,干劲十足,真的很感谢他们。”
(杨聪训)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