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 > >>正文

这个家族富了135年,家规:不准离婚,不准婚外恋-短讯

2023-04-26 21:19:54 来源:Linda时光之心

《2023年胡润富豪榜》中国富豪榜上, 排第16位的是李锦记家族。

该家族的财富为1350亿。

在内地,你随便走进一家超市,在调料区几乎都能看见李锦记系列产品,生抽、老抽、蚝油、酱料等。


【资料图】

李锦记家族的创始人叫李锦裳。

1888年,26岁的李锦裳,在广东珠海的小渔村开了一家小食店,专门卖煮蚝,这本来是一个小店铺,当初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没想日后竟然造就了一个豪门!

从一件小小的小食店,发展到如今的李锦记事业版图,中间整整过去了135年!

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去了,李锦记这个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其实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两次家族内战。第三代掌门人后来总结出一套严格的家族宪法.

其中一条是: 董事会成员 不准离婚,不准婚外情 。一旦违背直接踢出董事会…

李锦裳出生于1862年。他所在的渔村靠海,盛产蚝,当地也很喜欢吃蚝。

当地人对生蚝一般有两种吃法:

一种是,将新鲜的蚝肉煮熟,直接吃,鲜美至极。

另一种是,晒干或烘干,做成蚝豉,以后做菜时加一点进去,可以增加菜肴的鲜美度。

一次,李锦裳在煮蚝,因为忙别的事情,到了时间忘了关火。

等他忙完其他事情,揭开锅一看,汁液都熬干了,沉在锅底,成了一团棕褐色的浓稠汁液。

起初,他心里无比懊悔,觉得浪费了这么多蚝肉,这个样子肯定没法卖了。

怀着惋惜的心情,他端起锅打算倒掉,但没想闻到香气特别浓,他用勺子蘸了一点放到嘴里,没想到味道无比鲜美。比平时的蚝肉鲜美得多!

应了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

李锦裳尝过后,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他又让店里其他人都来品尝,大家尝过之后,赞不绝口,说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东西。

有村民提出建议:你以后就卖这个吧! 这个炒菜时加一点太鲜了。

李锦裳在心里盘算:煮蚝卖,必须当天卖掉,每天只能卖那么多,而蚝油,保质期较长,可以做好后等顾客来买。

之后,他就做起了蚝油生意。

白天,他出去收蚝,晚上回到家熬制蚝油,作为调味品售卖。

起初是附近村民来买,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更远地方的村民也慕名来购买。

有卖调料的商人,也来他这里进货。

蚝油很快就成为当地的特色产品。

为了让自家产品与市面上其他产品区分开来,李锦裳将自家店铺取名为“李锦记蚝油庄”。

蚝油庄的生意越做越大,他还请了工人,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客商也纷纷到这里来进货。

李锦记这个招牌,慢慢打响了。家里也变得富裕了。

但是,好景不长,1902年,蚝油庄所在的街道突然发生了火灾。

那时,建筑多为木质结构,火灾发生后,大半个街道几乎都化为灰烬。

这可是十几年的心血啊!

蚝油店的一切,都化为废墟。损失惨重。李锦裳无比痛心。

不过好在家人都平安,有句话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时,有澳门得朋友对李锦裳说:

“你的蚝油在澳门卖得很好,要不,你来这里开店吧。也方便我们进货。”

李锦裳接受了这个朋友的建议,带着妻儿到了澳门。

初到澳门,人生地不熟,店铺租金、人工老家高出很多,他不得不精打细算。

他将“李锦记”的招牌挂在店门口,继续制售蚝,请不起工人,他就和家人起早贪晚的劳作。

他亲自挑选新鲜的蚝,绝不用质次的原料,然后,慢慢熬制,讲究慢工出细活。

靠着货真价实,他在澳门得以立足下来。

1920年,李锦裳的小儿子李兆南接手管理家族业务,成为李锦记第二代掌门人。

李锦裳选小儿子当继承人,估计是看到了他身上的经营管理才能。

他接手李锦记家族事业后,将家族事业版图扩大到了美国。

1922年,李锦裳辞世,终年60岁。 临终前,他将家业均等分给了三个儿子。

之后,李锦记平稳的发展着,经营管理方面,主要是由小儿子李兆南负责。老大和老二则按照股份比例分红。

这种局面一度维持了近半个世纪。

1971年,李锦记家族内部爆发了争夺战。

老大和老二(李兆荣、李兆登)联起手来,意欲收购老三(李兆南)的股份,他们想踢李兆南出局。

李兆南的长子李文达,极力支持父亲进行反向收购。

这场拉锯战,足足进行了半年。两方都不让步。

李兆南

最终,李文达父子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用460万元巨款收购了两个手中的股份。

李文达由此成为公司的第三代掌舵人。

李文达接管接手后,对李锦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此前,李锦记基本是沿袭传统作坊的方式生产,以手工为主。熬制蚝油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产量有限,专供高档酒楼和富裕人群。

他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还建立了一系列现代管理制度,现代机器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蚝油产量大幅提升,从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另外,他还研制出适合普通百姓吃得起的蚝油。

在他的带领下,李锦记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也是许多在海外的华人喜欢的调料。

可以说,为了将李锦记做大做强,李文达付出了许多精力和心血。

正当他投入大笔资金,购买了土地准备建造厂房时,家族内部又出问题了:

1982年,李文达唯一的弟弟李文乐,突然提出要分家。

原来,弟弟李文乐这时患上了鼻咽癌,妻子担心他过世后,自己无法获得应得的那份,就劝说丈夫要分家。

李文达对弟弟说了目前公司的情况,说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抱团发展,这样才能扩大规模,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李问达

但弟弟就是听不进去,他执意要分家,还不惜撕破脸与哥哥对簿公堂。

这场纷争,整整闹腾了两年,最后,李文达卖掉了一部分土地和厂房,还四处借款,凑够了8000万巨资,才将弟弟手中的全部股份买了下来。这场家族内战才得以平息。

当时,为了筹措巨额现金从弟弟手中购买股份,公司的发展计划一度被打乱了。

短期内,企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李文达还是靠着努力和聪明才智,度过了难关。

那个时期,一方面,李文达要应付亲弟弟分家的要求,另一方面, 他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983年,李文达派次子李惠雄赴美,在美国洛杉矶成立了“李锦记”分公司。

3年后,李锦记纽约分公司成立。之后伦敦分公司也成立了。

后来,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立了分公司。

李文达对于李锦记的做大做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家庭内战:

第一次家庭内战时,他还比较年轻,那次主要是父亲与父亲的两个哥哥之间的争夺,

而第二次,则是自己的亲弟弟一定要分家。

两次家庭内战,他都是着眼于李锦记的发展,他希望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满足于目前的那点利益。

事实证明,如果弟弟一家当时不要求分家,保留自己的那部分股份,日后获得的利益更大。

李锦记还在美国洛杉矶建立了生产基地。

李文达为了避免日后再次发生这种家庭内战,他亲自定出了家规:

1、家族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期4-5天,核心成员无论置身世界何地,都要赶回来参会;

2、家族里的年轻人必须在外工作至少3年,才能入职家族公司。聘用要求与其他员工一致。

3、不准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婚外情。尤其是后两点,一旦违背直接踢出董事会……

第三条的后面两店尤其严格,似乎有点不近人情。

但之所以定出这条,也是李文达从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教训,也是从无数豪门崛起又跌落中,总结出来的。

因为豪门子弟一旦有了婚外恋,就可能会有私生子出来,到时财产分割就变得复杂起来,甚至官司不断,对家族声誉也有很大的影响。

2021年,李文达在家人的陪伴中安详离世,享年91岁。

他一共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从1888年李锦裳创立“李锦记”到如今,李氏家族已走过了135年,依然屹立不倒。

而且李家的财富在不断的增长。

在企业经营方面,李锦记董事会的原则是:聘请全球最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担任CEO. 家族精英主要是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

这个家族也一直在做慈善。

1998年,李锦记一共捐出了5000多万。

捐资2000多万港元,在家乡广东江门兴建李文达中学。

98年爆发特大洪水后,李锦记捐出3000万元物资,为抗洪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又捐资7650万元,在江门、新会建造两座跨江大桥。

这个家族富了135年,如今很低调。关于家族内部私生活的信息,外界几乎无从知晓。

严格的家规,让这个家族也没有什么花边新闻,可供媒体去渲染。

这才是真正的豪门, 平时低调为人,踏实做产品。

当国家、家乡有难时,毫不犹豫地大手笔地捐款,分忧解难。

这样的豪门,会走得比较远。

END

标签:

最近更新

更多》

要闻

更多》